欢迎进入乌鲁木齐某某办公家具有限公司官网!

工程案例
栏目导航
工程案例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400-889-9988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新市区河南东路鲤鱼山北路交叉口 天和新城市广场B座58号
当前位置:主页 > 工程案例 >

西北大学:不断深化全面综合改革奋力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2019年12月13日,人民网2019大学校长论坛举办期间,西北大学校长公开发布“不断深化全面综合改革,奋力推进一流大......
咨询热线:15352514666
产品介绍

2019年12月13日,人民网2019大学校长论坛举办期间,西北大学校长公开发布“不断深化全面综合改革,奋力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全文如下:

2019年是值得铭记的特殊一年。一段时间以来,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华人,燃起了空前的爱国热情,以各种方式深情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与祝福,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年是西北大学建校117周年。社会各界、全校师生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海内外广大校友给予了学校深情的祝福,这不仅是对这所百年学府的莫大肯定,更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西北大学117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寻求新知识、挽救民族危亡、推进民族复兴的创业史、奋斗史和爱国史。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近半个世纪里,西北大学上下求索,不懈奋斗,胸怀“关系于现时之建设”“关系于将来之建设”“关系于外部之防御”,名副其实地担当起开发大西北的重任。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里,中华民族走上了推动实现民族复兴的壮阔道路,西北大学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西大人抓住了一个又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爱国荣校、奋勇前进,作出了一个又一个瞩目的重大贡献。可以自豪地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已经深深融入到西北大学的血脉当中。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十三五”开启以来,学校围绕“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快马扬鞭,勇立潮头,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取得了引以为豪的辉煌业绩。我们下大力气深化综合改革,建立“统筹管理、分类指导”的管理模式,推进大部制改革,实施“一院一策”。下大力气完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以生为本,开启完全学分制改革,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和选择权。下大力气引育一流人才队伍,坚持“奖励高端、调动中坚、扶持青年”,努力营造“尊严工作、体面生活”的良好氛围。下大力气构建一流学科体系,强调“精基础、强应用、育交叉、促转化”,打造“学科方向—团队—平台—学科集群”一体化体系。下大力气增强科研创新能力,培育优势特色学科集群,创新产教融合体系,健全“学科链—产业链—创新链”贯通机制。下大力气推进开放办学,与政府、企业、社会建立共建、共享、共赢机制,着力构建学校、学院、教师、学生“四位一体”的国际合作交流体系。下大力气完善条件保障,推动智慧校园建设,建立一流教学科研支撑体系;成立基础教育集团,在三校区合理布局附属幼儿园、小学、中学,并将优质教育资源向校外拓展,充分发挥其稳定人才队伍、服务区域社会的重要功能。

去年以来,学校在建设发展方面持续推出超常规举措。我们精准实施“一院一策”,所有院系综合改革方案均已印发执行,试点部门开出了768条精准服务清单,构建起有筋有骨、有血有肉的改革主体框架和详细内容。我们精准实施完全学分制。上什么课、什么时候上课、上谁的课交由学生自己选择。这一系统工程同时要求学校各个部门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服务机制。目前2018级、2019级已经开始实施完全学分制。我们精准实施人才引育,在隶属关系、地域资源等无优势可言的情况下,学校集聚各方力量,持续实施“一人一策”,并充分发挥其聚变效应。并在人文关怀、政策支持、平台建设、资金投入上,持续向各类人才倾斜。我们成功复办医学院,以最大的诚意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资源和资金支持,尽最大努力配强临床医院和师资力量,成功获批临床医学专业,首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已顺利入校就读,西大人复办医学院的梦想得以实现。

去年以来,学校在核心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上持续取得超常规进展。早期生命与环境创新研究团队在Science再次发表1篇高水平论文,至此,该团队在Nature、Science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已达到14篇,数量稳居全国高校前列。文化遗产学院参与发掘的陕西延安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入选“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是我校主持或参与发掘项目第四次入选。我校专家的研究成果,填补了澄江化石库中直管螺类化石的口部解剖学空白。我校专家首次在陕西发现数十万年前珍贵蛇类化石。我校学生在第十六届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iGEM)中获得金奖,在Chem-E-Car国际总决赛中进入前十名。2019年,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研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等国家级项目200余项。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取得了新的突破。不久前,赵国春教授当选中科院院士,我校院士增至4位。据统计,1977年恢复高考后我校本科教育培养校友当选院士7位,位列全国地方高校第一。去年以来新增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万人计划”等国家级人才10余人,目前,学校国家级人才已经超过百人。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临床医学等5个学科入选ESI全球前1%,超前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