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乌鲁木齐某某办公家具有限公司官网!

工程案例
栏目导航
工程案例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400-889-9988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新市区河南东路鲤鱼山北路交叉口 天和新城市广场B座58号
当前位置:主页 > 工程案例 >

大连海事大学:因海而生凭海而兴向海图强走世界一流海事大学发展之路

2019年12月13日,人民网2019大学校长论坛举办期间,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公开发布“因海而生,凭海而兴,向海图强,走......
咨询热线:15352514666
产品介绍

2019年12月13日,人民网2019大学校长论坛举办期间,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公开发布“因海而生,凭海而兴,向海图强,走世界一流海事大学发展之路”。

全文如下:

2019年6月,大连海事大学热烈举行了纪念中国高等航海教育暨大连海事大学建校110周年庆祝活动。110年,向海而行,风雨华章。大连海事大学的发展史是一部厚重的历史长卷,记载了近代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开创的峥嵘岁月,代表了中国高等航海教育世纪发展的奋斗历程。110年,逐梦深蓝,弦歌不辍。大连海事大学始终与国家航运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兴海报国的实践中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发展,深深印下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海而行、向海图强的厚重足迹。

人才向海 撑起中国航运事业的“国家队”

大连海事大学素有“航海家的摇篮”之称,坚持以“造就业界精英、社会栋梁,服务海运强国、海洋强国建设”为使命,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创造了中国航运业的若干“第一”,中国第一位外洋轮船长陈干青、迈出“国人引水第一步”马家骏、新中国第一位远洋船长陈宏泽、新中国第一位中美航线远洋船长贝汉廷、第一位远洋女轮机长王亚夫、新中国第一个船长出身的交通部部长钱永昌、中国第一部《海商法》牵头制定者司玉琢、中国深潜船第一批女潜航员赵晟娅……在不同的历史坐标中,为航权独立、航运复兴鞠躬尽瘁、贡献力量。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特色办学,强化内涵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海事相关学科专业体系,多个学科专业位居国际海事院校前列,代表了我国海事海商教育的最高水平。目前52个本科专业中涉海相关专业占总数八成以上,航海类人才培养规模居全球第一,约占全国航海类本科招生规模的30%,撑起了航运事业的“国家队”。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构筑了“十大”育人体系,建立起“九支”育人队伍,健全“三全”育人格局;先后涌现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贾凤姿教授、全国时代楷模曲建武教授等一批思政课的好老师,用爱与责任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研究生支教团175名志愿者用20年的坚守,诠释了扎根西部、爱国奉献的精神。

学校在筑牢思政教育的底色根基中注入蓝色基因,立足兴海报国的蓝色梦想,学校凝练形成“同舟共济、艰苦卓绝、科学航海、爱国为根”的海大精神和传统,以“铸形、铸德、铸魂”的理念,实施半军事管理56年,整齐的队列、统一的制服、响亮的军歌和口号,已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智商、情商、技商、体商“四商”教育,“红色”爱国主义、“蓝色”海洋文化、“绿色”国防文化、“彩色”国际文化的“四色文化”教育已深植学生心中;在“浮动的国土”教学实习船“育鲲”“育鹏”轮上,开设“流动的思政课”,打造独具海大特色的“蓝色思政”……这些都是海大的宝贵财富,积蓄起了具有海大特色的文化力量。

迄今,二十余万名海大毕业生遍布全球海运、港口、物流、航运、救助打捞等海事领域,在国家亚丁湾护航、北极通航、南极科考、深潜探索等领域都有海大人的身影。

科技向海 在中国名片和交通名片上留下海大身影

学校立足交通、面向海洋,主动对标国家重大需求,攻克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破解创新发展难题,在海事海洋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国之重器、上天入海,在中国名片和交通名片上都有海大的身影。海大自主研发了解决“和谐号”等动车曲轴损坏修复的“董氏无刻蚀合金镀铁技术”,并成功在船舶发动机、铁路内燃机车、运载汽车等领域实现了再制造;孙野青教授主持的 “太空辐射与生物进化” 研究为我国太空探索献上“金点子”,为神舟飞船注入海大技术;学校参与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制的水上交通安全信息系统和综合AIS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特别近年来,在行业关键技术领域都有海大智慧和海大突破。“下一代海上宽带通信系统(VDES)”团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完成了中国第一套VDES系统船端和岸端原理样机和原型服务系统,实现了船舶电子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航海模拟器研发团队作为我国最大的航海模拟器科研机构,其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研发的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通过挪威船级社(DNV)的最高等级认证,是亚洲唯一通过DNV最高等级认证的航海模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外厂商首位。针对我国深海遇险目标的应急处置需求,深远海救助打捞装备研发团队,自主研制的深海打捞专用工具,突破了6000米级打捞作业工具关键技术,参与了大洋海底富钴结壳矿勘探采集,抓取到重达60多千克的目前我国最大单体富钴结壳样本。在海洋勘探、管道维护、海底工程等领域也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海上交通安全与空间信息技术创新团队”入选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研发的“岸船空基海上油膜探测传感识别系统”突破了激光荧光海上溢油油种识别、紫外荧光微量泄露油膜实时光谱信息获取、航海雷达海面恶劣气候下油膜探测等关键技术难题,成果创新发展了多源新型溢油探测系统,打破了国外在此领域的技术设备垄断,使我国海上溢油应急反应能力和技术迈上新的台阶。船舶导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先后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符合国际标准电子海图编辑平台、船舶导航与监控平台”;制定了我国内河电子航道图及其相关应用标准和“中国长江(内河)电子航道图及其应用系统”的系列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研制符合中国内河标准和国际海上标准、完全适应江海联运要求的船舶导航系统,实现了系统的高度集成,使国产船舶综合导航系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学校还在“7.16大连港原油泄漏”事故、“东方之星”沉船打捞、“桑吉轮”与“长峰水晶”轮碰撞事故等国家救援行动的关键时刻,提供了海大技术和专业服务,体现了行业大学的社会责任与价值担当。

开放向海 在世界海事领域发出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