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乌鲁木齐某某办公家具有限公司官网!

工程案例
栏目导航
工程案例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400-889-9988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新市区河南东路鲤鱼山北路交叉口 天和新城市广场B座58号
当前位置:主页 > 工程案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办学守初心奋进新时代

2019年12月13日,人民网2019大学校长论坛举办期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公开发布“办学守初心,奋进新时代”。全......
咨询热线:15352514666
产品介绍

2019年12月13日,人民网2019大学校长论坛举办期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公开发布“办学守初心,奋进新时代”。

全文如下:

每一所大学,都是有风骨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之风骨,源于办学初心。

在全国第三次高校院系调整的热潮中,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四所高校的建筑、土木系(科)整建制迁至西安,于1956年合并成立西安建筑工程学院(时名)。数千名师生从白山黑水间启程,从齐鲁大地、江南水乡出发,以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怀,以胆略学识和使命担当,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祖国。

立足行业、面向西部、谋求发展、振兴教育,也就成为了这所大学响应祖国号召、支援大西北、向科学进军的初心。

追随先贤 传承薪火

建大校园里,有一些故事令人感慨万千,津津乐道。

1928年,梁思成从美国回国,带回了一箱《建筑史》幻灯片,共四百多张。在救亡图存年代,这箱幻灯片由童雋先生舍弃家中几乎所有的贵重物品而随身携带、爱护备至,几经辗转迁移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悉数归还东北工学院,后随东北工学院建筑系的并入而被带到西安建大,这箱幻灯片的故事成为了建大师生精神品格的强大支撑。

2001年9月15日,西安建大在雁塔校区的景观核心地段安放了一尊梁思成全身石质坐像,周边琅琅书声不绝于耳,莘莘学子在先生的如炬目光中成长着。并校伊始,西安建大的师生、校友追随着梁思成等先贤的足迹,尊崇他们重视保护中国古建筑遗存的文化思想,为西北地区古建筑文化的保护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无论是大雁塔的测量与扶正、黄帝陵的整修规划,华山风景名胜区、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华清宫景区的整体规划,还是大明宫、汉长安城、明德门等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以及汉阳陵帝陵外藏坑、大唐西市及丝绸之路等遗址博物馆的设计,都接续地闪现着建大学人的智慧火花。西安建大在雁塔、草堂两个校区的大门设计中,也均以“城门形象”作为切入点,体现着追本溯源的精神内核。

2016年9月23日,隋宇文恺营造纪颂碑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落成。在该碑的背面,刻画着由建大学人历时三年补绘完整的北宋吕大防《长安图》及图记碑文。学校此举意在传承古老文脉,指引学子领略中国本土城市规划的精髓,并鼓励大家不忘以人为本,在城市建设中带给市民更多的福祉。

扎根西部 科技为光

长期以来,建大学人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紧紧围绕国家尤其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培养人才队伍,勇攀科学高峰,取得了一大批特色鲜明、应用广泛、影响深远的标志性成果。

譬如,在援藏方面,西安建大率先于2004年与西藏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联合举办了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班,有效地缓解了当地该领域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短缺的现实。援藏多年的刘加平院士团队依据当地建筑现状深入研究,破解建筑节能关键问题,主编完成了国内外唯一仅依靠太阳能采暖的地区性设计规范《西藏自治区民用建筑采暖设计标准》《西藏自治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为有效解决当地冬季供暖问题、保护生态环境、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同样,在西北缺水地区水环境污染控制、绿色建筑探索与实践、新型结构材料、技术转移等领域,西安建大为国家循环经济等重大战略部署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创新和技术支撑,获准的一系列专利处于国内领先乃至国际先进地位,依托建大力量成立的众多高新技术企业,从科研项目、人才团队、平台建设、转移转化等方面搭建了完整的创新链条。

勠力同行 守正创新

进入新时代,西安建大将办学源脉凝聚的现代文化思想、民族文化精髓和高等教育精神历史性地传承了下来,有力地体现于大学教育模式创新为标志的探索实践之中。

在草堂校区,西安建大以现代书院办学模式表达着对中国传统教育精神与现代大学教育核心价值相融合的思考。无论是在设计理念的贯彻上,还是在校区建设的推进上,西安建大自觉又自信,将草堂校区整体上逐渐办成了一个形式上严谨与自由相协调、精神上方正与疏灵相统一的富含中国文化意蕴的现代化大学校园。

自强不息,奋发有为;风骨传家,精神以立。西安建大的办学初心,在其2003年创作的校歌中得以高度凝聚,时任校长徐德龙院士挥笔作词,将歌名确定为“高举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旗帜”。转眼之间,16年光阴飞逝,“崛起、崛起,共和国的栋梁之才啊。诚实、扎实、朴实、踏实,我们高举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旗帜……”的旋律依然时常响彻于西安建大校园内外,激励着全校师生员工再一次出发,为把学校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国内高水平大学而奋勇前行。


(责编:郝孟佳、熊旭)